盖阳不独立,必得阴而后成,如发生赖于阳和,而长养由乎雨露,是阳生阴长也。核核然,火不得散而结聚为形也。
如形盛脉大,形瘦脉细,皆为相得。脉浮而紧者,名曰弦也。
空、孔同,谓血行之道。追阴阳之变者,求阴阳盛衰之变也。
分明上以候上,下以候下,此不易之理,后世脉经,纷纷凿说,其谬甚矣。上行者,浊气方升而色日增,日增者病日重;下行者滞气将散而色渐退,渐退者病将已。
此等峻猛之药,虽有人参,气虚者能任受耶?若本无病而脉得四十投而一止者,一脏无气,却后四岁春草生而死;脉来三十投而一止者,二脏无气,却后三岁麦熟而死;脉来二十投而一止者,三脏无气,却后二岁桑椹赤而死;脉来十投而一止者,四脏无气,岁中死。
色不夺者,形盛未伤,故为新病。阳脉而疾,邪之盛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