膜原者,膈膜之处,空旷若平原,邪正可以并容,阻碍不甚,故久滞乃发也。不可令吃一滴汤水,恐涎系于心络,不能去,必成废人。
若人渐苏,身体回暖,稍能言语,问其别有何证。经谓肾开窍于耳。
按木舌有不痛者,痰湿盛于热也。由此论之,则夫阳极于上,阴极于下,否隔不交者,当通其阴阳,转否为泰,可知矣。
《金鉴》谓∶狐即下疳,蚀烂肛门与下阴;惑即牙疳,蚀咽、腐龈、脱牙、穿腮、下疳,皆湿热病也。停饮致渴,详痰饮门。
兀兀欲吐者,吐之,食郁上焦者亦然。壅热生风,犀角散。
此丸亦取瘀血噎病。食果中毒∶猪骨为末,服方寸匕。